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晋南土布织造工艺

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晋南土布织造工艺

关键词:纺纱织布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永和县文化局
  • 电 话:0357-7522218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lfwh.gov.cn
  • 感谢 yhlyh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2256

    已有1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    我县申报的“晋南土布织造工艺”和“打瓦游戏”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,已被公布确定为我省“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”保护项目,晋政发〔2009〕12号文件已予公布。
       在南宋时期,棉花的栽培技术逐渐由江南地区传入黄河流域,伴随着棉花的种植,棉纺织业也发展起来,位居黄河流域中东部的永和县由于交通不便,经济发展相对滞后,在这个国家级特困县“土布工艺”这一传统工艺得到延续和较为完好的保存。在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,一到春季,农家小院中到处都可看见凉晒线子的情景;在晚上,都可听到纺纱的声音或有节奏的织布声。特别是解线子,规模较为宏大,它需要一个宽敞的院落,需要几个妇女的通力合作。先把几个上面有孔的长木板放在场地的边缘,木板上的孔比较均匀,孔上插上小木棍(或介介),小木棍上穿上古铜币作为底衬,木棍上穿上线团,许多线团的许多线头集中起来不断地拉……场景十分忙碌,但却十分诱人。这一工艺流程较为复杂,它是几百年来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,凝聚着广大妇女的辛勤劳动和汗水。把棉花弹好后,开始搓花卷、纺线线(成品为圪塔),分两个程序来完成,一个程序是:缠穗子、浸水、上挫、到织布;一个是缠拐子、浸线子、线子、晒线子、拉线子、解线子、卷线子、上布机、织布。将线子上了布机,农村妇女就开始“穿梭往来”有节奏地织起布来。这就是历史悠久、延续至今的“晋南土布”传统工艺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1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2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