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永和:黄河岸边 千年古县

永和:黄河岸边 千年古县

关键词:永和 黄河岸边 千年古县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永和县委宣传部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
  • 感谢 sxyh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838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

  “永和县地处吕梁山脉南麓,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,位于临汾市西北边缘,与陕西省隔河相望。永和县境内山峦起伏,梁峁层叠,3大山系9座大山成“川”字形排列,大小2500多条沟道纵横交错,呈千沟万壑之貌,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。


  据永和县志记载,远在旧石器时代,就有人类在永和聚居、生息、繁衍,3000多年前即有建制,西汉时设摄狐县,隋开皇十八年 (598年)始称永和县。”


  风俗坐标


  城址退后七十公里


  永和悠久的历史文明,淳朴浓郁的民风,热情宽厚的乡情,在这个蕴藏着千年文化的古县城里四处洋溢。


  有人说,永和建县之初,把城址选在黄河岸边的永和关,而黄河对岸的陕西省延川县把城址选在与永和县一河之隔的延水关,两县依山筑城,隔河为界,一衣带水,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。近有近的好处,然而近也有近的不便。因为两个县衙离得太近,不是延水击鼓、永和升堂,就是永和击鼓、延水升堂,相互干扰,让县官着实为难。于是,双方上奏朝庭,两县各自退后七十公里重筑新城,现在的永和县城和陕西延川县城,城址都是在距离黄河七十公里左右的位置。


  永和饺子“套壳壳”


  作为中国人,饺子肯定是谁都吃过,但是说到永和人口中的“套壳壳”,恐怕所有的人都会丈二和尚——摸不着头脑。这就是永和的“饺子”。大家常见的饺子做法是先将面和好,然后搓成细圆条,再用刀切成核桃大小的面块,然后用小擀面杖擀成薄薄的圆形面皮,包上馅,用手捏成。可是永和的饺子皮不用擀面杖擀,同样是用两只手捏,当地人叫“套壳壳”,壳壳呈半圆体,恰如皮球的一半,然后放进去馅,用手捏住即成。这样,即使不用任何辅助工具,永和人也能包出香甜可口的饺子。这种壳壳,由于本身就是个容器样,因此放的馅比较多,捏时也容易得多。尽管形状、做法与其他地方的不太一样,但永和的饺子因其馅多而香,吃起来味道颇好。


  长条的窝窝头


  永和民间有这样的说法,“窝窝一条,开水一瓢”。永和人的窝窝不按个算,而是按条算。当然,永和窝窝头的样子也与外地的有很大区别,北方大多数地方的窝窝头都为塔状,即上尖下大的圆锥体,而永和的窝窝头却都是长条形,酷像古代大臣见皇上时手中拿着的笏,民间俗称“朝王板”。窝窝头做好后,吃时根据自己的饭量,随手掰下一块来吃。


  生活坐标


  无虫红枣第一县


  最早听说永和县,是因为永和的大枣。那还是在学校读书时,一位临汾校友从家里带的一袋陈年枣,核小、皮薄、肉厚,很是好吃。虽然是去年秋天产下又放了一冬天的枣,但吃起来依旧是香甜可口。当时那位同学说,这枣都是秋天采摘下后,枣农一个个精挑细选,挑个大、颜色好、没有伤痕的枣放到太阳下自然晾干,然后放到窑洞阴凉干燥处保存的,所以虽然储存了一冬天,味道依旧没怎么变。


  再见到永和红枣,是在今年3月27日到永和县采访。永和县委的一位同志给我介绍,除了好看、好吃,永和红枣还有天然无虫、无公害、无污染等特点。该县境内基本没有工矿企业,生态环境优越,是一块不可多得的“净土”。而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,尤其是沿黄河四乡80余公里的几十个河湾,昼夜温差大,避风向阳的沙质土壤只适合枣树生长,但树上却不生虫子。所以永和的枣农不施肥不打农药,永和红枣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,该县也被冠上“无虫红枣第一县”、“中国枣乡”等称号。


  听说我是第一次来永和,该县阁底乡已经60多岁的刘老汉兴奋得要带我到山上枣林里转转。看着刚刚抽绿的枣枝,他感慨道:“你来的不是时候啊!到秋天的时候再来,那时这山上到处都是挂满红枣的枣树,不管是谁家的枣林,也不用管里面有没有人,坐到树底下你想吃多少吃多少!对第一次来永和的客人,绝对没人会跟你说半个不字,等你吃完了,说不定还会有老乡出来给你装上三五斤,让你带回家再回味回味,保你来了第一次还想来第二次。”永和人民的淳朴、热情,由此也可见一斑。


  热情和气的永和人


  永和的一位朋友曾告诉我:“永和,永和,顾名思义就是永远和平、永远和睦、永远祥和、永远和谐的意思!”此地乡风淳朴,刑事案件特别少,人与人处处体现出一个“和”来。虽然是第一次到永和,呆的时间也不算很长,但永和两位素不相识的老乡却让我体验到了这个“和”字。


  由于沿黄公路进入永和境后尚有一截没有完全修通,所到之处漫天风沙,让人有一种迷路的感觉,弄得一车的人都是心里惴惴不安的,怀疑是不是走错了方向,有心想找个人问问路,但大风好像将行人也刮得没了踪影,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。


  终于在一山路转弯处碰到一户临路的人家,几孔窑洞临路修建,一位眉发俱白的老人正坐在窗前看着空荡荡的黄土路。看着我满身黄土地走进他的窑洞,老人没等我开口,便笑呵呵地迎上来,递过一把扫炕笤帚:“快掸掸土吧!山里风大!”仿佛是在迎接自己出远门归来的亲人,说话间又拿碗要去给我倒水。当我说明来意,老人立即热情地给我指起了路,怕我听不懂,又拉着我走出窑洞解说。最后在我们的车绕过山脚时,我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看到,老人依旧站在路边目送。这位老人,让车上几位同行的伙伴一路都默默不语,细细回味。

 

  赶到永和县城后与当地的几位朋友提到这件事,一位朋友哈哈笑着说,“不只这一个人,在永和任何一个你在路上碰到的人,都会这么热情地接待你的。”


  当晚和几个朋友推杯换盏,不觉间已是醉意酣然。第二天一大早,从床上爬起来依然头昏脑涨,匆匆吃过早饭,立即驾车上山采访,也不知道是车在山路上转来转去转晕了,还是昨晚的一顿酒现在才上来劲,同行的两位朋友都是头晕恶心,不住干呕,但由于早上走得匆忙,连杯水都没带。我们想要求助于山上的老乡,就在山顶一处独家小院门口停下,两位朋友急不可待地冲下车,刚跑到人家院门口,就忍不住呕吐起来。大家正在为弄脏人家院门口而犯愁时,院里应声出来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妈,看着两位同伴的苦相,匆忙让两人进屋歇息,对门口污秽的事只字未提。喝完水,大妈又端出一碗红枣,“尝尝吧!味道好着哩!”我走到院里欲找把铁锹清理门口的污秽时,却发现大妈已经吩咐她年少的儿子将院门口清理干净了。


  永和人的朴实善良、热情厚道,真的是无论男女老少。


  历史坐标


  毛主席住过上退干村


  让永和县所有人都津津乐道的,莫过于当年毛主席率领红军渡黄河东征的故事。如今,在该县东阁乡上退干村,当地人为了纪念红军东征成功,在毛主席曾经驻军的地方修建了一个红军东征纪念馆,现在成为晋南的一处红色旅游热地,昔日的上退干村也已改名为东征村。


  永和的一位朋友介绍说,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,毛主席率领红军东征期间,共在永和境内的赵家沟、上退干等地居住、战斗了十三个日日夜夜。毛主席在这里亲自指挥在山西的对敌斗争,组织召开军事会议,将“渡河东征、抗日反蒋”的方针改为“回师西渡、逼蒋抗日”的策略。红军东征播下了抗日革命的火种,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,创造了有利的条件,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。永和是红军东征时期建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,也是毛主席在临汾境内惟一住过的地方。


  东征纪念馆内,一位老师傅给我讲述了2005年5月东征纪念馆建成揭幕当天的奇特景观,至今这都让所有永和人为之骄傲。当日在揭幕前,永和一直是大雨滂沱、乌云密布。然而,就在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,奏东方红乐曲时,老天突然变了脸,雨下得越来越小。一曲完毕,雨收云开,忽然道道金光从纪念馆上方射来,在场群众无不欢呼雀跃。这个难得的景象被当时在场的一位摄影师抓拍到了,在展厅里,我见到了这张照片,端目细看,纪念馆上方祥云片片,现场一派祥和热烈的景象。


  地理坐标


  乾坤湾:黄河第一湾


  从永和县城出发,行车大约半小时,我们开始进山走山路,路虽然不宽,但平平整整全都是柏油路,沿途的树林中,时不时会窜出一两只野鸡来,引起大家的惊呼。开车再走半小时山路,转过一个弯,车停到一个山嘴处,下车就看到黄河,这里便是乾坤湾。


 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,真的是无法想像这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景象。广阔湛蓝的天空下,在群山逶迤中,黄河形成一个巨大的“S”形大湾,这就是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湾的乾坤湾,一路咆哮如雷的黄河,流经此处时,突然曲若盘蛇,一改常态,只发出很小的浪涛声音,以很小的波纹静静流淌而去。站在高出河面大约几十米的观景台上,听着“潺潺”的黄河水流声,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。站在黄河东岸向西望去,河对岸一座山冈上,隐约可以看到有几户窑洞人家,还有河畔的条条农田、片片枣林,其间一条明显的羊肠小道穿梭其中。看到此处不禁让人惊叹,脑海里不禁浮出一个词“世外桃源”。


  永和黄河岸边的村落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,“黄家岭,前圪巴,伏羲爷爷画八卦。”这是因为乾坤湾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。说是当时伏羲来到这里后,神奇的自然景观让他灵感泉涌,他听着黄河之风八面而来,看着湾里黄河水纹的四季变化,观景悟道。经过九九八十一天,一个八卦的雏形出现在他脑海里,又经过七七四十九遍的改稿定型,终于完整画出了“乾坎艮震巽离坤况八卦”。传说的真假已无法考证,但足以显示乾坤湾文化底蕴的深厚。

 

 山西晚报记者 段树聪 通讯员 张莹超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2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