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辖区导航 > 南庄乡

南庄乡

关键词:南庄乡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南庄乡人民政府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sxyh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862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  一、综述

    南庄乡,山清水秀,人杰地灵,历史文化资源丰富,而且交通便利,公路网贯穿全乡。近年来,乡党委、政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,以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统领,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,以加快发展为主题,以富民强乡为目标,求真务实,与时俱进,狠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,积极调整产业结构,内引外联,开放开发,全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,各项事业蒸蒸日上。

    二、自然概况

    南庄乡位于永和县城西北部45华里处的黄河岸畔,西与陕西省延川县隔黄河相望,北和山西省石楼县接壤,东连本县芝河镇,南接本县打石腰乡,是陕西通往山西的重要门户,总面积104万平方公里。(15.6万亩),其中:耕地面积4.32万亩,基本农田4500亩,境内山峦起伏不平,梁峁星罗棋布,沟壑纵横交错,残垣支离破碎,是典型的黄土残垣沟壑区。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左右,年平均气温15.6,无霜期180天左右,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,春季干旱多风沙,夏季炎热雨集中,秋季凉爽雨连绵,冬季少雪爆寒冷。最高海拔1300米,最低海拔550米,特殊的自然条件,决定了全乡贫困面广,贫困程度大,是全县较为贫困的乡镇之一。

    三、行政区划

    南庄乡共有8个村委,分别是红崖渠村委、南庄村村委、北河露村委、社里村委、百湾只村委、刘家圪劳村委、郭家村村委、白家腰村委,54个自然村。其中:红崖渠村面积1.68万亩,耕地面积2235.2亩,林地7049亩,平均海拔9.9,年无霜期189天,年日照时数2406,7小时以上,年均降雨量461.4毫米,年蒸发量1618.9毫米。种植以绿豆、谷子等小杂粮为主,养殖以养牛为主,林业以枣树为主。全村169户,762口人,劳动力231人,主导产业是红枣,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,全村红枣树有15万株,红枣收入占总收入的70.5%。自来水入户普及率76.3%。实现了户户通电,电视普及率100%,电话普及率30%,手机普及率66%,计算机网络已接通光缆,绿化面积达到50%,栽植树木0.3万株,是南庄乡最大的商品集贸交易中心。

    四、资源概述

    (一)土地资源

    南庄乡总面积104万平方公里(15.6万亩),其中:耕地面积4.32万亩,基本农田4500亩,人均占地20亩,全乡造林面积208公顷,其中:经济林137公顷,防护林71公顷。

    (二)人口资源

    全乡共有5950口人,党员214人(农村党员169人),劳动力1778人,主要集中在南庄村委、红崖渠村委,2007年人均纯收入1047元。

    (三)旅游资源

    南庄乡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,境内古窑洞、古城、古长城遗址、古渡口星罗棋布,极具开发价值。其中,永和关的历史最为悠久,现今的永和县名称也是由永和关而来的。


    永和关地处晋陕大峡谷的永和县境内,距永和县城70余华里,村前是波涛滚滚的黄河,村后是陡峭直立的绝壁。古时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崖顶,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势。这个只有150口人的小村庄,受黄河文化的熏陶,依照“五行”相生原理而建:村前是黄河,河边植有一株古槐,古槐上边建村,村子上是地。其寓意为:水生木(古槐)、木生火(人烟)、火生土(土地)、土生金(致富)、金生水(循环往复),一草一木,一山一水,无不跳动着“和”的音符,共同演奏着“和”文化的协奏曲。永和关村民全部姓白,先辈来自襄汾县,明崇祯年间,迁居于此,已经有400多年了。永和关旖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积淀,无处不现“和”的音符,这从十个方面可以看出:一、村名。永和,顾名是义,是永远和平、和谐之意。二、村形。按“五行”相建,循环往复,即和谐之意。三、祖槐碑。村中有一棵400多年的古槐树,树下立一块石碑,警示村中白氏族人要团结一致,和睦相处。四、祖宗祠堂楹联。永和关人都姓白,而且同一个祖宗,在永和关旧址上,建有一座砖木结构的建筑物—白家祠堂,门上镌刻一幅楹联,上联是:世世代代莫忘同根同宗同祖;下联是:子子孙孙牢记互谅互帮互助;横批:千秋万代。五、山水人关系。这里有“崖陡可住人,水大不伤人,山水共养人”的奇特现象,宛然一幅山水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。六、驼驮龟石。在村北部一公里左右的东岸崖顶上,有一块巨石,像一个硕大石龟,随船北行,变成一头卧着的骆驼驮着一个大龟石,传说远古时候,老龟驮骆驼渡过黄河,骆驼驮大龟上山,累死在崖顶,大龟伏在骆驼背上不吃不喝,化成了这块巨石。    

    七、阿哥石。在通往永和关村的半道旁,有一块巨石,远远望去好像一个身穿盔甲的大汉,它寓示着秦晋之好的开始。八、平阳民谣。“要过永和关,先找白老三,吃上两碗面,送你上渡船,有钱给几个,没钱下次来”,这首民谣体现了永和关人纯朴可爱、与人为善的品质。九、十八村“约法三章”。沿黄河岸畔十八个村,有一个村规民约:1、黄河中的财物属公共所有,任何村、任何人不准霸占;2、一旦发生河难,立即互传信息,所有村的成年男人必须到河难处抢救,凡无故不到者,罚粮一石;3、黄河中所行船只,停靠在那个村,那个村管吃、管住、管修理,遇到资金方面困难,帮助解决。这约法三章,体现了黄河人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,也体现了包括永和关人在内的十八村人的团结与和谐。十、现人人际关系。现在的永和关人,继承了先辈们淳厚朴实,团结一致,和谐共处的风格,按照“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乡风文明、村容整洁、管理民主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,将永和关打造成县、市、省级文明村,打造成黄河文化第一村。县志记载:“永和关渡在县西北七十里,设厘金局分卡,并驻陆军,又派有稽查队查入境烟土”,“北齐于故城置永和镇,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永和县。恭帝义宁二年改为北楼县,属石州,旋因永和县要隘之故,始定其县名曰永和县”。

    永和关渡口是秦晋的窗口,是黄河上的交通要冲,永和关河面开阔,水势平缓,自古即为黄河商路上的重要一站和秦晋贸易、人员往来的主要渡口之一。永和关现存有规模较大的古窑群、神庙、戏台、客栈、民居群足以显示昔日的繁盛。

        清代长城

 

    古长城遗址位于南庄乡西。创建年代不详,重修于清同治十八年。南北为悬崖绝壁,西临黄河,地势险要,城堡西建有小菩萨庙,保存尚好。

    红军崖永和关村东一公里外,上面是刀劈斧削的悬崖绝壁,下面是急流流滔滔的黄河水。半崖间一个小石洞,只有时断时连、不足半尺宽的一条小径可通。这就是人们传颂的红军崖。

    1936年5月红军渡河东征时,先期渡河侦察的12名战士一上岸就遭到百倍于他们的阎军的包围。在敌人强大的火力压制下,红军战士被迫登上石崖,凭借石洞天险奋力反击。战斗坚持了三天三夜,敌人的包围圈越缩越小,火力越来越猛,12名红军战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宁死不屈,奋力投入滚滚黄河英勇就义。从此,当地老百姓就称这个地方为红军崖。后来在此立碑纪念,并请临汾市著名书法家题写碑名。

 

    永和关的传说永和关原名白虎关。因地势险要而得名。传说西汉后期,关里有个姓冯的文人学士考上了榜眼。一天,皇上在金殿上召见新科榜眼问话,皇上说:“爱卿何姓?”榜眼答“姓红(冯)”(注:永和乡音,冯、红不分)皇上问“何红?”榜眼答“二马”。皇上曰:“此乃冯,怎念红”榜眼答:“本乡将冯即念红?”皇上听罢,沉吟片刻,御批:“冯红不分,以假乱真,赐姓为白,清白做官。”皇上接着又问:“寡人为青龙,你却住白虎,白虎斗青龙,江山不安宁,朕将白虎斩,改名永和关”。从此,白虎关改名为永和关,关里冯姓人家改姓白。

    (四)主要物产

    南庄乡土地面积广,光热资源充足,物产丰富,以小杂粮为主的粮食作物,及棉花、油料等的生产基本构成全乡农作物的主体,2007年,粮食作物1692公顷,产量1830吨,其中夏粮520公顷,产量为156吨,棉花共有70公顷,产量30吨,油料共有295公顷,产量260吨,因境风沟壑纵横,梁峁起伏,水土流失严重,因此,种植粮食产量一直以来稳而不高,效益不佳。畜牧业主要以牛、猪、羊为主,2007年,南庄乡大牲畜1460头,其中,牛达1000头,养猪户逐步增多,存栏3000头,圈养羊存栏3000只,全年,肉产量191吨,蛋产量60吨。林果业主要以红枣为主,南庄乡是全县红枣的主产区,现有红枣树5.4万余亩,161万余株,所产红枣肉厚、核小、含糖高,无虫、无害、无污染,是极为理想的绿色食品,历届县委、县政府、乡党委、政府都十分重视红枣产业的发展,并把红枣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来抓。红枣一直以为就是广大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,2007年统计,单就红枣一项收入,占人均年总收入的85%。

    五、经济发展

    南庄乡属农业乡,无矿产资源。种植业以小麦、棉花、油料等小杂粮为主,林果业主要以红枣树为主,畜牧业主要以养牛、猪、圈养羊为主。交通:南庄乡地理位置独特,是山西与陕西的重要通道,省道328线从本乡通过,全乡8个村委,54个自然村均有通村道路,部分村委已铺设柏油路,交通状况良好。教育:全乡拥有学校20座,在校学生178人,教师37人,九年义务教育率达100%。卫生:全乡有乡卫生所1所,农村医疗所8所,乡镇卫生院设有门诊部、住院部、内科、外科,有专职医生4人,初级职称3人,中高级职称1人。文化:依托乡文化站,各村都建有文化活动室,全乡54个自然村全部通电,98%农户购买了电视、电话、地面接收设备,电视普及率达98%以上,农村小学远程电化教育,农村党支部网络电化教育基本普及,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。

    六、重要人物,革命烈士

    白承颐

    南庄乡永和关村人,清光绪十五年(1889)举人。学识渊博,志气卓绝,历任江苏甘泉等县知县,两江营务处提调,扬州城内江防全军执法营务处处长,武士左军营务处长兼文案,赏顶戴花翎,钦加二品衔。

    白万福

    南庄乡白家腰村人,清宣统三年(1911)生,民国31年(1942)任本县三区副区长时参加革命。

    白候恩

    南庄乡郭家村人,民国16年(1927)生,民国35年参加革命,是年10月在灵石牛栏岭战斗中牺牲。

    刘立光

    南庄乡南庄村人,民国6年(1917)生,民国35年参加革命,37年在太原牛驼寨战斗中牺牲。

    穆瑞清

    南庄乡红崖渠村人,民国6年(1917)生,民国35年参加一军三师当号兵,民国38年青海剿匪战斗中牺牲。

    七、政治概要

    南庄乡政府共有30余名干部职工,平均年龄35岁。领导班子由乡党委书记马爱平、政府乡长刘永胜及11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组成,是一支年轻有为,充满活力的团队,拥有中共党员23名。乡政府下设有:计划生育服务所、乡卫生院、林业工作站、乡土地所、司法所、乡中心小学、统计工作站、科学技术委员会、农村经济工作管理站,县直单位派驻乡里的单位有:公安派出所、粮站、电管站、信用联社等单位。


 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其他辖区导航信息
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2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